扎上针,冒凉风,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?

腧穴乃病邪之出路

作者/王文德


“扶正祛邪”,这一重要治则可见于每一本针灸书中,但针灸为什么能祛邪,则言者甚少。至于邪气又是怎样被祛除体外的,这个问题更是鲜有论及。


丙寅仲夏,在太原崇善寺为一青年僧人治疗胃脘疼痛,刚刺入足三里便觉一股寒气随针而出,持针手掌感觉明显,且随着留针时间的延长,疼痛缓解而冷气也渐减。


以后便在临床上留意观察验证了这一事实的客观性和普遍性。研究方法有四个方面:


(一)患者自己感觉


临证时常可听到患者诉身体某处有出凉风或冒热气的感觉,尤其是寒热之症明显者对病邪排除的体验颇深。有的患者在留针期间也能感觉到邪气的排除。


曾治许某之肋软骨炎,先针内关,得气后传感至咽,继刺阿是即患肋之最高点,针尖摩骨,患者自觉一股热气从胸至咽喉经手而出,胸痛立止。


有一次在为寒湿腰痛患者深刺大肠俞时,患者觉得一股冷气自腰下腿至脚心窜出,而后腰痛遂除。


(二)医者测试


医者手掌伸开,掌心对着针尾以测病气。治李某之头痛。李某,产后20天在院内行走时,忽觉一股凉风从脑后钻入, 遂致头痛, 针药少效,病已经年。因思经云“ 脑为髓之海,其输上在于其盖,下在风府”。病从风府入,还需由此出,乃针风府,当用手掌测试时,手心如风吹,两位同道测试感觉一致。这种方法不论有无气功锻炼皆可运用。


(三)通过仪器观察


健康人的经络是一条白亮发光的线(带),腧穴是亮点。当人体发生疾病时相应的经络和腧穴所发之光即发暗,且因病势的轻重不同,而呈现灰色、青色或黑色。


(四)文献记载


《素问·缪刺论》曰:“夫邪之客于形也,必先舍于皮毛,留而不去…入舍于经脉,内连五脏,散于肠胃。” 这是说外邪之内。《灵枢·邪客》 云:“肺心有邪,其气留于两肘;肝有邪,其气留于两腋;脾有邪,其气留于两髀;肾有邪,其气留于两腘。”这是说内邪外传。正所谓“天之风寒暑湿燥火,无形之气每常从络入经;人之气血痰饮积聚,有形之物每常由经滞络”。


《灵枢·小针解》对“神乎神,客在门”作如是解:“神客者, 正邪共会也。神者,正气也;客者,邪气也;在门者,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。”邪正出入之即腧穴。而《素问·气穴论》则更明确指出:“孙络三百六十五会....以溢奇邪以通营卫。”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曰:“凡刺热邪,越而沧,出游不归,乃无病,为开通,辟门户,使邪得出,病乃已。”


巢元方也曾有“ 人脏腑俞皆在背中,风多从俞入,随所中之俞而发病”之论。吕景山论对穴中也有“风池、风府为风寒之邪侵入的门户,以针刺之可以祛风散邪而治一切风疾" 的记载。高式国释风府“犹统领风穴之衙府也,以病理言之,则风邪内传之门户也”,释脑户说“脑喜清凉,养生家按摩脑后兼以搓敲,能使头目清爽,乃由脑户穴放出头部郁热也”。


代田文志著《针灸真髓》中谈到“门脉通三十六门,此门不通,疾病不能治愈,疾病也全要由门进出的",这三十六门是指穴名有门字的36个腧穴,如风门、哑门、梁门等。事实上邪气之进出并不限于门穴,每一个腧穴都是邪气出入的门户,不过十二经穴在十二时辰中有启有闭罢了。因为人与天地息息相通,其中腧穴就是人体和外界相通的重要门户。


不难看出,腧穴是病邪出入的门户这一观点, 已散见于上述文献记载中,只不过是未明确或单独提出来。


小结:


当人体发生疾病时,邪气和正气并存于经络腧穴中,病变部位是邪气侵犯产生的中心,病邪沿着相应的经络而至腧穴以寻求出路,形成病——经——穴的格式,当病邪过盛来不及从腧穴排除,或腧穴闭而不开时,邪气就聚集在腧穴中,于是就在腧穴上出现疼痛、压痛或其他阳性病理反应。


针刺就是顺应了这个规律,因势利导,开通穴孔,以利于邪出,邪气就是从病灶沿着经络到腧穴从针体排出体外的。明白了这个道理,我们也就清楚了选取与疾病相关腧穴的重要性,也就懂得了如何运用泻法。


附:三十六门

金门、魂门、殷门、箕门、冲门、液门、风门、肓门、哑门、命门、幽门、梁门、关门、滑肉门、章门、京门、神门、郄门、云门。

报名邮箱 2084809281@qq.com 微信18911482339 17710876503

联系人: 雷宇 (招生主管)    手机:18911482339   17710876503

报名网址www.zypxlw.com

微信加公众号:  zjay8866(针灸推拿特色技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