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论治失眠
《黄帝内经》(以下简称《内经》)对睡眠生理的描述主要见于《灵枢》。《灵枢》认为,从黎明开始,当眼睛睁开时,卫气即从目内眦上行头部,循手足太阳、手足少阳和手足阳明经上下运行;由足部交于阴分,通过足少阴肾经,再上出于目。从夜晚至黎明,自肾经开始,依次经心肺、肝、脾各经,往复循环。白天环行于阳经二十五周,夜间往复于阴经二十五周,共五十周次。故《灵枢·邪客》曰:“卫气……昼日行于阳,夜行于阴,常从足少阴之分间,行于五脏六腑。”《灵枢·卫气行》云:“平旦阴尽,阳气出于目、目张,则气上行于头……肾注于心,心注于肺,肺注于肝,肝注于脾,脾复注于肾为周。”此即为卫气运行规律。《灵枢》认为卫气的运行与睡眠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,《灵枢·大惑论》指出:“卫气者,昼日常行于阳,夜行于阴,故阳气尽则卧,阴气尽则籍。”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曰:“壮者之气血盛,其肌肉滑,气道通,营卫之行,不失其常,故昼精而夜暝。”《灵枢·寒热病》曰:“阳气盛则膜目,阴气盛则瞑目。”说明了癌与寐是因卫气昼夜运行的一种生理规律现象,因此正常健康人应白天精神饱满,夜间睡眠香甜。另外,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平旦至日中,天之阳,阳中之阳也;日中至黄昏,天之阳,阳中之阴也;合夜至鸡鸣,天之阴,阴中之阴也;鸡鸣至平旦,天之阴,阴中之阳也。故人亦应之。”意思即是说天地万物均有阴阳消长的变化的规律,人作为万物之一也会遵循阴阳的变化,从而会有癌、寐的变化,这是人体睡眠产生的生理基础。除此之外,阴骄、阳骄也会对睡眠产生重要影响。如《灵枢·脉度》云:“骄脉者……属目内眦,合于太阳,阳骄上行,气并相还,则为濡目,气不荣则目不合。”《灵枢·寒热病》云:“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……人脑乃别阴断,阳骄,阴阳相交,阳入阴,阴出阳,交于目锐眦,阳气盛则膜目,阴气盛则瞑目。”骄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,足太阳经进入头部后分属阴骄和阳断二脉,阴阳两脉相交,并行环绕于目。骄脉经气之盛衰决定着人的觉醒与睡眠,并通过其主目之开合的功能来体现这种籍寐的生理状态,阴骄脉气盛则目合而入睡,阳骄脉气盛则清醒而目张。
1.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《灵枢·寒热病》曰:“阳气盛则镇目,阴气盛则瞑目。”意即当阴阳出现偏盛偏衰或失衡时,就出现了失眠或嗜睡的病理现象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认为:“卫气不得入于阴,常留于阳。留于阳则阳气满,阳气满则阳骄盛,不得入于阴,则阴气虚,故目不瞑矣。”“卫气留于阴,不得行于阳。留于阴,则阴气盛,阴气盛,则阴骄满。不得入于阳,则阳气虚,故目闭也”。卫气的周流有昼夜阴阳之分,白天行于阳分,夜间入于阴分,若卫气滞留阳分,不能入于阴分,就会导致阳气盛,阳断脉气就盛实,所以不能闭目入睡。营卫运行内外失去平衡,内有余而外不足亦会引起失眠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曰:“肠胃大,则卫气留久,皮肤湿分肉不解,则行迟。留于阴也久,其气不清,则欲暝,故多卧矣。“其肠胃小,皮肤滑以缓,分肉解利,卫气之留于阳也久,故少瞑焉”。意为肠胃体积较大,肥胖湿重之人,因卫气在内腑停留时间过久,就会有多眠现象,肠胃体积小,体型较瘦者,卫气在体表时间较长,则少眠。此外气血衰少营卫运行不利也是睡眠失常的一个因素,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曰:“老者之气血衰,其肌肉枯,气道涩,五脏之气相搏,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,故昼不精,夜不暝。”《灵枢·邪客》云:“厥气客于五脏六腑,则卫气独卫其外,行于阳,不得入于阴。行于阳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阳骄陷,不得入于阴。阴虚,故目不暝。”所以外邪客于机体,使脏腑气机紊乱,卫气不得入阴,阴阳失和,亦可导致失眠。
除了以上提到的阴阳失衡、营卫不和造成的失眠,在《素问·逆调论》中还指出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,引申其含义,因痰湿、食滞内扰而出现胃气不和,以致失眠的情况均属此类。另外《素问·刺热论》云:“肝热病者……胁满痛,手足躁,不得安卧。”指出了肝受邪而不能寐的情形。盖因肝藏魂,其魂随寐而出入游返于内外,若肝被邪热所扰,气机不发,则魂不入肝,反鸱张于外,神不安居,故不寐。此即肝热气滞而导致失眠。由此可见,在黄帝内经中已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了充分的认识,从经络气血运行失衡,到脏腑寒热气机失和,都会导致人睡眠规律被打乱,出现失眠状态。
2.对失眠症的治疗在《内经》中不仅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了一定的认识,在治疗上也为后世确立了基本原则。在《灵枢·邪客》中提到:“补其不足,泻其有余,调其虚实,以通其道而去其邪”和“决渎壅塞,经络大通,阴阳和得”的失眠治疗原则。即治疗失眠的基本原则即为调和阴阳,使阴平阳秘,营卫调和。对于肝热之症,《内经》具体提出了应肝胆表里两经并刺以泻肝热。对于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即痰饮、食滞内扰而出现胃气不和,以致失眠的情况,《内经》具体提出了半夏林米汤治疗,半夏称米合用使阴阳通、脾胃和,其人即可入睡。后世医家称赞此方治久病不寐者神效。
3.失眠的调养《内经》中不仅提出了失眠的治疗原则和方法,也提出了调养法则。人体日常活动要顺应营卫之气的运行,白日要加强劳作以助振奋阳气,使阳气从阴出阳;日暮后则要“暮而收拒,无扰筋骨”,则有助于在夜间阳气内敛,卫气顺时入营。同时也要加强精神调摄,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自身情绪,保持良好心态才能有良好的睡眠。